团餐信息化转型升级,2020年有哪些新趋势?

2020年,团餐信息化发展提速,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技术在团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。

新形势下,如何让信息化成为团餐业发展的有利引擎,还需要团餐企业和信息化企业的更多探讨与联手实践。

团餐企业竞争对手增多,

竞争压力加大

疫情下,团餐企业受到的影响虽然相比社餐企业要小,但同样战战兢兢、如履薄冰,迎来更严峻的挑战与更激烈的市场竞争。

团餐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增多,竞争压力加大:一方面,互联网企业等跨界而来者增多;另一方面,团餐企业既要一手抓疫情防控,又要持续进行品质管控与提升。

绝大多数团餐企业的项目点,整体成本上涨,整体营业额下降。

疫情让团餐企业的人才需求更加迫切,在某些发展快速的企业,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增长速度跟不上业务发展速度。人才在企业综合实力竞争中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。

疫情影响下,

团餐加速信息化转型升级

团餐企业从运营模式到运营能力,加速转型升级。

疫情后,团餐供餐服务模式增多,市场对团餐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,消费者更加注重食品安全、健康体验。

食堂从之前以堂食为主,到“线上”“线下”结合成趋势。能否实现并提供丰富的线上订餐服务,成为团餐企业选择信息化服务商时的关注点。

而信息化企业通过多种模式的订餐服务,对订餐数据的分析等,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团餐企业的精细化运营与管控水平的提升。

为节省人力、提高工作效率,越来越多的自动炒菜机、米饭生产线、新型消毒设施乃至营养分析系统等被引入食堂。但相较智能设备及智能系统的投入成本来说,借助信息化真正做到提高食堂运营效率,降低人工成本,依旧任重而道远。

可喜的是,一些信息化企业已经开始了数字化团餐的实践。例如雄伟科技,借助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大规模应用,在嘉兴某处于亏损的食堂,借助信息化将食堂用人数量降到了极致:3个食堂运营人员,一餐可以服务500-600人;在社区养老餐厅,用工1人,每天可以供应150份堂食。

反对食物浪费的大趋势下,食堂在称重、食材处理和残渣处理等方面,对信息化企业提出了新要求。

从甲方企业到团餐企业,

更加重视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系统化改造

越来越多甲方,更加重视团餐信息化和团餐智能化的系统改造,开始专注于搭建智慧后勤和智慧餐饮的大平台。

团餐企业同样愈加注重自身数字化平台的系统搭建与系统运营,从仓储信息化、食材溯源系统、收银系统建设到无纸化考勤、现场经营数据和客户满意度实时传递、供应链系统……纷纷通过信息化转型升级来提升内部运营管理效率。

团餐信息化,要满足个性化需求,

在标准化基础上更具灵活性

团餐企业服务的业态基于场地不同、甲方需求不同、模式不同,个性化要求很强。这就要求团餐的信息化工具,要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更具灵活性,能进行个性化定制。

一、不同业态的团餐项目,信息化诉求不同。

例如,高端写字楼项目,要求自动称菜系统要体现营养数据分析,在营养摄入和精准计量基础上进行营养指导。

而在医院场景,因为C端消费者的不同,及甲方和团餐企业的需求不同,团餐信息化工具要满足的需求及要实现的功能也有所不同。

医院团餐要求借助信息化管理,从订餐消费、支付、服务到生产和配送的整个过程,实现少交叉、便服务、准营养,只是基础需求。

细分就餐人群可以发现:满足内部医务人员的就餐需求,团餐信息化工具应具备的功能,与企事业单位相似;而患者和病患家属的餐饮信息化需求,则更偏向于社餐,信息化工具不仅要能够实现电视订餐、餐桌订餐、传统码订餐等多场景的预定服务,还需要与企业内部的系统(包括患者信息、余额信息等)打通,实现订餐余额的监测和支付流程的打通。

对于甲方——医院后勤管理者而言,多场景的订餐服务只是餐饮基础保障服务,随着医院改革的推进,甲方的诉求从药物转向术后康复,更需要将营养科和特医食品(特殊医学食品)结合起来,搭建特殊医疗食品的诊疗平台。

二、服务多业态的团餐企业,需要多接口管理平台

在探索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过程中,具备多业态服务能力的团餐企业,在搭建以分析平台为核心的管理模型体系时,更希望信息化系统能多接口,与智能化设备厂商和信息化厂商做连接,满足总部对全流程管理、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诉求。

团餐信息化企业,之前更着眼于满足甲方企业需求,与团餐企业交流互动较少。

当下,团餐企业与信息化企业彼此加强连接和共生,互相学习、沟通,融合发展,成为必须。

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迭代升级,团餐业更期待在数字化转型加速过程中,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应用成本得以降低。